恰逢2024年年末的最后一周,整个农机市场表现已经定调,利弊两端影响突出,今天,我们的角度来看一下2024年农机产业呈现出哪些变化。
今年的农机市场正处于产业体系调整的变化中,市场之间的竞争优势不断向头部企业集中。具体到各细分赛道来看会更明显,拖拉机方面,根据中国农机流通协会显示,2024前三季度共销售大中拖25.35万台,仅中国一拖和潍柴雷沃两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之和就高达50.9%;玉米收获机方面,2024上半年潍柴雷沃、中联重科和辽宁辽拓三家以超10%的市场集中度与其他玉米收品牌拉开差距;插秧机方面,截止2024年10月,久保田以超万台的销量成为插秧机的第一梯队,紧随其后的江苏沃得、洋马、浙江星莱和、苏州久富、江苏福马以超4000台的销量成为插秧机的第二梯队,而上述6家企业的插秧机市场占有率之和已超70%。
农机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提高与当前市场环境密不可分。一方面,现在农机行业受农机补贴政策影响较大,而农机补贴政策重点支持智能化农机,进而影响用户选择农机。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在一直在变化,国内农机市场早已进入存量市场,目前主要以更新换代为主,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售后服务等成为用户的主要考虑因素。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会出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尾部农机企业市场占有率被大幅挤压,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被迫转型或推出农机市场,
近年来,我国农机研发方面频传好消息,在智能化技术上,北斗导航、5G和大数据等技术已在农业生产一线实现应用;在标志性整机装备上,一批代表了国内技术水平最高的农机产品亮相2024国际农机展,如东方红LW4504无级变速拖拉机、中科原动力2604ET智能电动拖拉机、中联重科TF220谷物联合收获机等产品。不仅如此,2023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机械化率稳步提高至73%,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作物的机械化率也突破了85%。
除了稳步提高的智能化发展水平,我国在短板农机方面也取得了突破化进展。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支持薄弱环节适用农机研发,促进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快速推进农业机械化”,具体来看,农机补短板主要体现在大型大马力机械、丘陵山区适用机械、智能化领域、粮食产后环节和经济作物等领域。
经过几年的实践发展,我国短板农机已取得了较大突破。大型大马力机械方面,国产30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实现量产和产业化应用,谷物联合收获机突破18kg/s的技术门槛,580马力青饲料收获机、大方捆打捆机、6行打包采棉机开始小批量生产,打破进口依赖限制。丘陵山区适用机械方面,多款6-15度丘陵山区拖拉机、山地玉米播种机、再生稻收获机、白萝卜收获机等丘陵农机实现下地,山地轨道运输机、辣椒播种机、中药材收获机等农机装备大范围的应用于西南地区。智能化领域,国产雏鸡断喙机器人、设施巡检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开始应用于规模化养殖场,极大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粮食产后环节,烘干机、仓储、加工等环节受到格外的重视,农机补贴额呈上涨趋势。经济作物领域,目前仍在探索阶段,但不少省份已将经济作物相关农机纳入到了农机补贴重点了,如茶叶加工机械等。
2024年主要提出了两个农机补贴政策,一个是新三年农机补贴实施意见,一个是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这两个政策相辅相成,旨在淘汰落后农机,推动农机产业升级换代。
新三年农机补贴实施意见通过调整补贴额标准清退部分技术相对落后的农机产品,鼓励技术相对领先、实现国产自主可控的农机发展,突出引导“优机优补”,重点支持智能化、高端化农机发展。这一举措将实现低端农机产品制造商逐步退出市场,农机装备产业链整体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形成更加开放、协同、高效的农机装备产业生态系统。
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目前已在全国各省份推行,通过淘汰老旧农机来推动农机装备升级换代,提振农机消费市场。九月初,农业农业村出台政策加大补贴投入力度,扩大报废机具种类,提高补贴标准,鼓励更多消费者以旧换新,部分省份如江苏已实现2024年报废11万台农机的目标。
目前,我国出口的农机类型主要是拖拉机、园艺机械、牧草机械和农用车等农机,出口地涵盖了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等多地,其中亚洲(主要是泰国、孟加拉国)是我国农机出口的主要市场,占比达30%。
这是最好的时代,农机补贴政策持续利好市场、尖端整机装备实现一线应用、农机安全监管服务加强力度、农机市场规模稳步提高。这也是需要警醒的时代,国内市场进入存量时代,企业竞争加剧,腰尾部企业面临淘汰风险;低端产品抄袭盛行,遏制市场良性发展;农机补贴兑付仍需加强监管。2024年农机市场呈现出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对于2025年农机市场会如何变化,我们拭目以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